中国的教育在死亡教育这方面是比较空白的,很多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解释死亡,或者是自己认知方面也有不足,那么,该不该向孩子解释死亡?如何跟孩子解释死亡这件事?
如何跟孩子解释死亡这件事
首先,家长不要对孩子拐弯抹角,用隐晦的比喻或敷衍的回答混过去,这不仅没有解释清楚还会让孩子更困惑,对死亡产生幻想。
我们要用具象化的事情来描述死亡,什么是死了?死了就是身体停止活动,不能感受到饿了或冷了,也不会呼吸、吃东西了。这样的解释,孩子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。
如果你觉得用语言无法和孩子解释明白的时候,也可以借用绘本和动画片向孩子说明。
比如:绘本《爷爷变成了幽灵》《云端的哈利》、动画片《寻梦环游记》等。
其次,家长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,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与消失。
比如:
每到秋天就会凋谢的落叶;
放在昆虫博物馆里的蝴蝶标本;
因为疫情,出现在新闻中的死亡人数……
从自然科学的角度,解释人类生老病死、事物兴盛消亡的规律,告诉孩子死亡并不可怕,生命是美好的,应该珍惜、享受生命。
最后,我们在死亡教育上也要给孩子一个仪式感。
当小动物死了的时候,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给小动物举行一个葬礼,借助这个机会告诉孩子,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。
在“葬礼”的过程中,引导孩子进行关于死亡的讨论,分享自己的情绪和感受,解答孩子的疑问。最后一起埋葬小动物,认真对它说再见。
我们也可以带孩子亲手做一个纪念小动物的画册,将孩子想对小动物说的话写进去,给思念一个寄托的地方。
该不该向孩子解释死亡
在近期热播剧《在劫难逃》中,患有绝症的儿童小亮带着哭腔问赵彬彬死后去向的问题,不过是在担心父母见不到自己会伤心。对于已经在死亡边缘徘徊的孩子来讲,他们似乎都已经拥有直面死亡的勇气,胆怯和害怕都被坚强和接受代替。关于死亡、分离此类的严肃话题,该不该和幼小的孩子解释呢?
其实死亡是不应该被回避的问题。如果小朋友都问到了,可以用婉转的方式说明和形容,而不是一味的逃避。
因为生老病死,终究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。
人“向死而生”,但这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,个体的存在,需要以有限的时间来赋予生命以独特的意义。
通过死亡向孩子传达生的可贵,你是活了“一生”,每一天去寻找生命中新的可能。还是只活了“一天”,不断重复这一天直至死亡。即使生命可以无限延长,但是不能有效地利用每一天也是无意义的。
让孩子对生和死从小能有一个积极的认识,在活着的每一天,珍惜并创造属于这一天的价值。
如果不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,不知道什么是死亡,就不知道应该怎么生活。
但遗憾的是,问题并不在于应不应该向孩子解释,而是父母自己对死亡、生命的价值这些问题有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后产生的正确认识。
很多时候让父母纠结不已的原因不是该不该给孩子解释,是父母自己难以解释。
专家认为,孩子对死亡好奇是非常正常的事情,家长为了保护孩子对死亡避而不谈,弊大于利。关键在于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“死亡”做出恰当的解释,需要很多的智慧。比如利用动物死亡的场景:它不会再走路、呼吸、说话和吃东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