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国影视剧中,一家人每天很自然地表达“我爱你”,但是国内家庭剧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相互隐藏,那么作为子女我们为什么羞于表达?报喜不报忧在家庭关系里是好的吗?
我们这一代人,最羞于表达的原因还是受我们上一代人的影响,中国家长是不会跟子女表达自己的感情的,起码大多数都是这样的,我们的父母也不善于表达对子女的爱,在这种家庭环境关系的影响下,我们自然而然也就不会整天把爱啊情感啊地挂在嘴边了。
内敛、含蓄、谦卑、恭敬是我们中国人的特点与美好品质,相对于外国人来说,我们可能会更羞涩于表达对父母的爱意,好像那些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是轻而易举的一句话,在我们口中就是难以启齿,无法开口。
“羞于表达”,单纯从名词上就能理解原因。为什么“羞于”,是因为这种表达,从小就没有得到鼓励,长期共处中几乎未有实践机会,当然也就缺乏表达的情感冲动、能力和场景。
所以,我们可以看到,羞于表达情感、缺乏交流的家庭,通常就是父母对子女以控制为主的家庭关系。而在一些相对比较平等、亲密较多的家庭关系中,还是能看到温馨有爱的亲情互动的。
有时候报喜不报忧,根本不会让一个人成长,反而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后果。
报喜不报忧是我们中国家庭的一个传统,在社会中最常见的事就是年迈的父母为了让不让子女担心,所以常常报喜不报忧,但是这么做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很好,完全不需要担心,长期以往就会让彼此,无法真实的知道双方的真实情况,也无法知道双方的困难之处,所以很容易发生误会。如果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告知对方,那么就会让双方对彼此更加的理解,也减少误会的产生。
所以个人觉得报喜带来的并不全是好处,相反还会阻碍一个人的成长,并且还会使得双方产生误会,不利于构建家庭的和谐。
从另一个角度上来分析,你不跟父母不报忧,是为了让父母不担心。那如果又从另外一个角度,如果你不跟父母报忧的话,这样会更加让父母处处为你担心。所以,还是由你自己决定吧,你也成熟了,有些小事你可以处理的话,就不必让父母担心。如果实在你处理不了的大事,你再去跟父母说吧..
其实,家庭成员所需要的就是同甘共苦。“报喜不报忧”看似是为对方着想,有时可能会事与愿违。因为,这样的情形下会使彼此少了些坦诚。尤其是,在困难面前,更可能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,乃至于不利于问题解决。